2016-03-01
2906
Google 著 Tsongli 譯
為可以穿戴的Android手表設計應用與為手機和平板設計應用有很大的區別:不同設備有著不同的優勢及劣勢、不同的應用場景及人體工學考量。想要開始設計,我們應該對Android手表體驗有個整體的認識,并且知道應用怎樣融入才能改善這種體驗。我們還提供了設計源文件以及UI資源,供您下載。
一種新形式的設備應該對應一種全新的UI模式。概括地說,Android手表UI主要由兩大類型的模式組成:這兩個部分是“提示”(Suggest)和“命令”(Demand)這兩部分將會在您的應用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情境信息流是一個垂直的卡片列表,每張卡片展示了一個有用的或者適時信息,非常類似于手機和平板上Google Now功能。用戶可以垂直滑動來切換卡片,每次滑動只展示一張卡片。卡片的背景圖片可以用來傳達附加視覺信息。我們的應用也可以在適當的時間或情境下插入自己的卡片。
這種UI模型的好處是:可以保證用戶不必為了查看是否有新的動態而啟動太多應用。他們可以簡單的瞥一眼信息流,就可以知道最新消息,并且判斷出哪些對他們是有用的。
信息流中的卡片比簡單的通知消息有更多功能。可以水平滑動卡片來顯示附加的頁面信息。再次水平滑動可以顯示動作按鈕,這些按鈕允許用戶在提醒消息上進行操作。通過從左向右滑動可以忽略卡片,把他們從信息流中移除,直到該應用有新消息要展示的時候。
如果Android手表沒有在信息流中主動展示建議卡片的時候,用戶可以通過提示卡片與手表直接對話。用戶可以直接說“OK Google” 提示卡片將會被打開。向上滑動提示卡片會展示建議的語音需求列表,也可以點擊卡片來展開列表。
每一條推薦語音命令能夠觸發一類特定的內容。開發者可以將你的應用與這些語音命令配對,這樣用戶就可以用這些語音需求來完成任務。可能多個應用會注冊同一個的語音命令,但用戶可以選擇他們想要使用的應用。
應用響應語音命令的方式與響應建議卡片中的操作按鈕的方式相同:可以是添加或者更新建議卡片的方式,或者可以啟動一個全屏應用來響應。語音輸入經常是命令的形式,例如“提醒我去買牛奶”,這種情況下,只要簡單反饋給用戶確認動畫,然后便可以自動返回之前的情境信息流中。
設備上默認顯示的是主屏幕:
背景信息:展示與首張卡片相關的內容或顯示用戶自定義的表盤。輕觸背景或者說“OK,Google”來進行語音搜索。
狀態指示:顯示連接情況,充電狀態,是否處于飛行模式或未讀消息數量。
情境信息流中的首張卡片會顯示在屏幕底部。不同的表盤設計決定該卡片的露出程度。
表盤設計: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表盤設計以便在主屏幕顯示不同的背景。表盤一般用來展示時間以及容納情境信息流卡片。用戶可通過長按當前表盤來選擇自定義表盤設計。
某些設備會在用戶無交互時進入低功耗的省電模式( Ambient Mode) 該模式下屏幕通常會自動調暗亮度。卡片信息也會相應地自動進行優化,以便更好展示。用戶可通過輕觸屏幕、向內側轉動手腕,或按下設備實體按鍵來退出省電模式。
在主屏幕向下滑動,可以顯示日期及電量信息。繼續向下滑動會切換到靜音模式,以關閉震動提醒和亮屏通知。
設置界面:可通過卡片激活或者通過某些設備上的實體按鍵進入。用戶可在此處關閉或重啟設備、調節屏幕亮度、切換飛行模式以及查詢設備信息。
全屏應用:可通過信息流頂部進入。雖然系統在風格上并不限制只能采用信息流樣式,但應用應盡量遵從系統設計原則。
Android手表能夠在適當的時候提供合適的信息,讓用戶在虛擬的世界和現實世界有更多的連接。完美的android手表體驗可以大致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基于小型設備的特點,Android手表注重非常簡單的交互形式。僅僅在非常必要的時候才需要用戶輸入。大多數輸入基于手指滑動或者語音,避免一切需要用手精細操作的輸入行為。Android手表是手勢為主,簡單快捷。
通過一種既不過分打擾用戶當前任務,又能夠使用戶智能地與外界保持關聯的方式,Android手表會使人感覺既個人又整體、既簡單又智能,既不張揚又隨時待命。遵從這些原則的應用,在整個Andorid手表體驗中會顯得自然,毫不突兀。
第三方軟件能夠通過更加具體的方式幫助用戶,并能夠延展Android手表的體驗。用戶通過主動安裝應用的方式,能夠使得Android手表更好地為之服務。
這里提供一些簡單的設計原則來啟發您如何計劃和進行Android手表應用設計。
手表本身就是一種用戶一邊做事一邊使用的設備。比如在煮飯、吃飯、走路、跑步甚至和別人聊天時使用。如果你發現用戶必須停下自己手里的事情才能使用某個手表應用,那么這個應用就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嘗試一下:
看用戶能否在5秒內使用你的應用來完成一項任務?
用戶能不能一邊聊天一邊輕松地使用你的應用?
注意觀察用戶在使用應用時是否會影響到他談話的思路以及和對方的眼神交流。
當你在手機上滑動瀏覽照片的時候,很大一部分的顯示區域都可以響應手勢操作,而且無需精準操作,類似這樣的交互就非常適合在手表上采用。
用戶會在各種場景下使用手表應用,最不常見的一種場景應該是:端坐在桌前,專心地使用手表應用。
嘗試一下:
在各種場景下測試你的應用,比如跑步、吃飯、聊天或者點餐的時候。
如果用戶必須停下來手里的事情或者需要放慢速度才能準確點擊某款手表應用上的按鈕,
那么你需要采用容錯率更高的手勢操作。
穿戴式設備能夠給用戶最好的體驗就是猜中用戶的心思,主動提供給用戶他們在特定場景下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利用設備里的各種感應器以及云端同步的各種信息來分析何時展示什么卡片。實在不知道用戶想要什么的情況下,再利用語音或者手勢交互的形式。
嘗試一下:
列出用戶可能需要使用該應用的所有可能場景。看看這些使用場景之間有什么共同點?比如相同的地點?每天相同的時間?相同的軀體運動?相同的生理指標?然后你就能夠分析出在什么場景下給用戶推送你的應用程序信息了。一定要記住,如果用戶覺得你給出的建議那么不相關的話,用戶隨時有權利刪掉你的建議卡片。
雖然用戶每次打開應用只用短短幾秒鐘,但全天重復使用率非常高,比較好的設計應該是:默認顯示的信息量很少,通過滑動才看到更多的操作
嘗試一下:
看看你的應用默認顯示的信息有多少?所有這些信息是否都是必須的?能否分幾張卡片顯示?設計卡片信息的時候切記卡片是可以分多頁展示的。
用戶持續使用應用的時間越久,就會越和現實世界脫節。所以設計方案應該盡可能方便用戶掃視手表界面,并迅速返回現實世界中來。
嘗試一下:
利用余光來檢視你的應用,當手表應用界面顯示的時候,盡可能的盯著你的手指關節。看看這種情況下,你是否還能夠明白應用想傳達什么信息?是否能一眼就看出這是哪個應用?卡片的背景圖片是否能夠傳達界面想傳達的信息?是否使用了照片或者明顯的圖形或顏色?
手表戴在手上,與手機不用的一點在于,設備直接接觸皮膚。作為一個與用戶如此親密接觸的設備,震動提醒用戶的次數應該比手機應用要少的多。
嘗試一下:
想象一下你正在和朋友談話的時候,有人突然輕拍你的肩膀,告訴你一條信息。分析一下這個場景下,你想傳達的紙條信息值不值得打斷用戶的談話?如果不值得?就盡量不要打斷用戶。
用戶習慣于點擊icon來打開一個應用,Android wear則完全不同。典型的Android wear應用會在時機合適,情境適當的情況下,在卡片流中加入一張卡片展示。卡片上可能會加入一個能夠展示全屏應用的按鈕,以便后續的簡單交互,但是通常情況下也可以不加。
提示卡片、卡片流、這些是構建Android應用的基本元素,你可以利用這些元素打造所需的應用體驗。官方強烈建議:不要設計一款用戶必須自己考慮何時何地、在什么場景下,需要打開什么應用才能滿足我當前的需求的應用。
卡片流中的情境卡片包括:
同步提醒:比如新消息的提醒,會通過Android系統的消息通知中心從手機端推送至手表端。只需要根據手表應用做少量代碼改動便可以實現。
情境提醒:比如健身類的卡片,會在手表檢測到你開始跑步時自動展示。情境式提醒一般只在情境相關的時候出現,而且通常只手表端展示,不會同步在手機端提示。通常情況下,情境式卡片能做的事情比手機端的同步提醒要多很多。
全屏應用:
二維選擇卡:二維選擇卡允許用戶從給定的一組元素中選擇某個元素,比如在音樂應用中選擇歌手、選擇專輯等。
定制化布局:如果你覺得卡片和卡片流的隱喻方式不能滿足你的需要,也可以給出定制化的界面設計方案,比如給出圖表或者地圖。
保持應用始終顯示:某些信息如需持續更新顯示或者與用戶當前的任務持續相關,則可以采用這種顯示模式,應用處在省電模式顯示時不會消耗過多的電量。
在用戶需要的時候,向用戶展示信息和功能這正是Android手表最擅長的部分。
提醒的方式大致是這樣:
首先應用需要預判出何時才是與用戶情境相關的合適時機,然后當時機到來時a應用會觸發一條通知。比如你想設計一款用戶在跑步時候會用到的應用,或者用戶參觀博物館會用到的博物館導覽應用,都是合適推送情境提醒的時機。
想要設計優秀的Android手表體驗,選擇合適的用戶情境觸發提示是至關重要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標準Android提醒消息模板,也可以制作自己的版式。如果決定要采用這種方式,我們強烈建議您參考官方樣式規范,以確保您的設計與系統其他樣式保持一致。最好徹底的測試一下應用的觸發機制。觸發過于頻繁會打擾用戶,導致用戶將你的所有提示都關掉。
二維選擇卡很適合展現一個系列的選項。比如Google搜索結果頁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這種樣式可被用于展現單一縱向列表,或“一維選項”
該樣式同樣也可被用做二維選項矩陣,用來表示不同類別的選項
有關卡片上的動作命令部分,請參見動作卡片樣式部分。
關于二維選擇卡,有一些使用原則需要注意:
盡可能減少卡片的數量
會頻繁使用到的卡片應該在最上層
卡片的內容和樣式都應該盡量簡單
優先考慮方便用戶快捷操作,其次才是定制化和個性化的需求
當用戶做出選擇后,應用應該自動退出二維選擇卡界面。用戶也可以向下滑動第一張卡片來退出,或者從左向右橫滑處每個層級最左側的卡片來退出。
某些情況下卡片的形式不能夠滿足需求比如拖動底圖或者控制游戲方向搖桿的需求。這時就應該暫時進入全屏模式。Android手表上的典型的全屏應用使用體驗如圖所示:
官方建議只有在卡片本身不能滿足需求的時候才應該進入全屏,進入全屏后應該讓用戶在完成簡單操作后迅速退出全屏,返回卡片流當中。這樣做用戶會感覺你的應用和手表本身的體驗更好的融合,交互體驗也更加統。Android手表本身在語音回復和秒表應用中采用了全屏界面的展示方式。
全屏應用還有幾點需要注意:不要讓全屏界面長得太類似卡片,以免讓用戶產生混淆。如果應用想延續系統的卡片樣式風格的話,可以采用二維選擇卡的方式
很多手表設備上都沒有返回或者home鍵,所以該如何讓用戶退出是值得好好考慮的問題。這里給出幾種自然退出的場景供大家參考:
地圖應用中如果需要用戶選擇某個地點,那么用戶在扎下marker后,應用就可以退出,返回到卡片流中
如果是一款小游戲應用,那么游戲結束時自動退出是一種比較自然的方式
如果是一款繪畫的應用,用戶5秒鐘沒有響應時,可以自動退出
即便設置了自動退出的機制,也擋不住某些時候用戶希望立即退出的欲望。這種情況下,用戶長按屏幕的行為可以視為是希望退出應用的信號。
Android手表應用有兩種模式:
交互模式
界面顯示顏色,用戶可以與應用交互。
省電模式
界面只有黑白和少數灰色顯示的省電模式。
交互模式可以展示實時信息,并相應用戶操作,但是非常耗電。如果想持續展示有效信息并且還想省電的話,應用可以切換為省電模式。應用處于省電模式時仍可展示動態數據。如果你的應用需要顯示持續更新的數據時,這種模式就會非常有用。比如一款記錄跑步距離的應用、或者類似購物清單這種需要持續展示動態變化的信息供用戶參考的應用。
Andorid 手表上的省電模式體驗如下圖所示:
應用處在省電模式下時,應去除一切允許用戶交互的元素,以免用戶誤解當前處在交互模式下,并考慮在這種模式下展示時間信息
處于省電模式下的應用基本上每分鐘更新一次數據來省電。你也可以把更新頻率調整成為10秒一次,但每次更新數據都會消耗電量。
不要在省電模式下展示任何按鈕或其他和交互元素,以免用戶誤解當前處在交互模式下。
使用灰色的元素來讓用戶明白必須喚醒設備才能夠交互。由于在低照明的環境下,任何一個不是黑色的像素都會變得異常明顯,所以官方建議在省電模式下,盡可能的使用純黑的背景。
在設計和開發一款帶有省電模式的應用時,還應該考慮用戶的隱私問題。舉個例子,顯示一款聊天軟件的對話消息提醒是很有用的,但如果在省電模式下持續在手表界面上展示最新消息可能會帶來某些用戶隱私泄漏的問題。這時可以考慮在屏幕無響應一段時間以后自動刪除隱私信息顯示,或者在進入省電模式時根本不顯示隱私信息。
在android手表上一些最有力的用戶體驗基于情境感知提醒和操作。通過使用設備傳感器和其他情境線索,當用戶需要的時候你的應用可以精確地顯示信息和功能,一眼就能看見。
比如一款餐館推薦的應用,當應用識別出用戶正在某個餐館里面時,應用可以推薦這個餐館里最受歡迎的菜品。下面舉幾個例子來展示你可以在你的android手表應用里用提醒和操作確認做哪些事情。
Android手表主要采用微交互的形式與用戶互動,所以沿用用戶已熟知的設計樣式是至關重要的。
卡片流中的卡片分為幾類:
標準卡片用來展示通知信息
控制開關(比如切換播放和暫停)
可以展開的一疊卡片,用來展示一組相關的通知
上一篇:用戶體驗中巧妙的過場動畫